什么是我們應該尋求的人生最高好處?——享用思惟豐富的人生
作者包養妹:吳萬偉
來源:普林斯頓讀書匯2021年10月19日
待評書目 | Lost in Thought:The Hidden Pleasures of an Intellectual Life(《迷掉在思惟中:聰明生涯的隱蔽歡愉》),本書獲評2020年 Seminary Coop’s Notable Books。
文 | 吳萬偉,武漢科技年夜學外語學院傳授,翻譯研討所所長。重要從事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的譯介。在中心編譯出書社、上海三聯書店 、譯林、中信等出書譯著15本,如《中國新儒家》(2010)(China’s New Confucianism, PUP, 2008)包養網單次、《城市的精力》(2012)(The Spirit of Cities, PUP, 2011)、《賢能政治》(2016)(The China Model, PUP, 2015)、《儒家平易近主:杜威式重建》(2014)、《圣境:宋明理學的當代意義》(2017)、《存亡之間:哲學家實踐理念的故事》(2018)、《儒家政治哲學》(2019)、《東方與東方:道家與猶太哲學》(2019)等。
在全球疫情年夜風行的沖擊下,在親人往世的悲痛中,在充滿著各種危機的買賣和技術世界,往學什么文學、哲學、詩歌、數學,畢竟有什么用呢?這些不都是安然時期屬于個人愛好的業余活動嗎?現在不是比從後任何時候都更急切地請求我們投身于偉年夜事業嗎?對于這些問題,普林斯頓年夜學出書社(PUP)2020年包養金額5月初次出書的專著 Lost in Thought:The Hidden Pleasures of an Intellectual Life(《迷掉在思惟中:聰明生涯的隱蔽歡愉》)給出了否認的答覆。該書的焦點主題之一就是逃離塵世的束縛,回歸內心豐富的聰明生涯。點擊下圖直達本書購買頁
在作者看來,“聰明生涯”——即沒有好處糾葛的學習——作為特別情勢的禁欲主義其實是我們的最佳和最高好處。
這里有需要簡要介紹一下作者圣約翰學院的細娜·希爾茲(Zena Hitz)。她曾在劍橋年夜學、芝加哥年夜學和普林斯頓年夜學接收過古典學和現代哲學的傑出教導,9.11襲擊的可怕場景加上對學界日益不滿驅使她離開學界投進加拿年夜上帝教社群的生涯,可是在認識到思慮自己能夠是快樂、撫慰和尊嚴的源頭之后,她從頭前往母校教書,呼吁有尊嚴的非實用性的聰明生涯。
作者照片
該書一經出書旋即引發學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熱烈探討,英語世界主流報刊《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書評》、《高級教導記事》、《澳年夜利亞書評》紛紛發表書評文章予以推介,作者還頻繁接收american和歐洲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采訪。除了有名學者推薦外,還有青年學者談及閱讀該書引發的震動、發人深省甚至極其苦楚的反思。台灣包養網難怪有評論者宣稱,閱讀此書,風險自擔。
何為聰明生涯?
01 讀書
本書的焦點主張之一就是為學習而學習,推重無用的學習,沒有好處糾葛的學習,也就是為書白癡辯護,為愛讀書的傻瓜辯護。其實,清楚“萬般皆上品,唯有讀書高”的國人同樣明白“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格言,書白癡往往是被嘲弄的對象。德國神學家塞巴斯蒂安·布蘭特(Sebastian Brant)的諷刺作品《哲人船》(1494)描寫了112種分歧類別的傻瓜。登上這艘船的第一個人就是嗜書如命的書白癡。
可是,書總是位置和優雅的象征,甚至對討厭書的人來說也是自我價值的展現。若何讀書和讀什么樣的書被廣泛認為是個人成分位置的標志。作者是若何為書白癡辯護的呢?她提到本身當年在攻讀哲學博士學位時墮入的意識危機,覺得本身無法全日呆在包養意思圖書館,必須“做出改變”,要幫助治愈墮入支離破碎的世界的苦楚。怒吼和埋怨很不難,了解接下來怎么辦卻困難得多。她指出將學習和社會服務與真正的思惟和心靈生涯隔開的兩堵高墻,一是沉淪于空想中的趨勢,一是喜歡舒適、平安和勝利。書中援用頗具影響力的american人權主義者多蘿西·戴(Dorothy包養意思 Day)作為例子,說明書籍不是迴避之路而是遭受真正世界之路。多蘿西·戴曾在接收傳記作者采訪時說過,她盼望人們記住她愛書如命這樣令人吃驚的話。其次,我們是能夠認識和思慮的動物,但在良多時候卻生涯在沒有窗戶的包養網心得世界。書籍能打開我們與別人的連接點,就像一切配合事業一樣,學習是將人們團結起來的紐帶,此中,我們的差異逐漸衰退,接著是帶著新價值觀優雅地回歸。邊緣化的人和窮人的回憶錄證明讀書學習晉陞和構成團結紐帶的宏大威力。受壓迫者能夠在書籍、運動、詩歌、地理學等找到在日常生涯中得不到的尊嚴。在我們覺得輕如鴻毛的時代,偉年夜著作能給人一種厚重的感覺。一本有800年歷史的長達800頁的書當然讓你踏實良多。
02 教導:對學界和高級教導的批評
Lost in Thought 劇烈批評了學界聰明生涯的墮落,但它并不僅僅是對高級教導的剖析。它部門是自傳,部門是為不切實際的明智主義辯護,部門是對文明式微的哀嘆,迫使我們反思能夠解救思惟性的種種方式。
其實,從阿蘭·布魯姆(Allan Bloom)1987年的 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american精力的封閉》)到威廉·德萊塞維茨(W包養軟體illiam Deresiewicz)2014年的 Excellent Sheep: The Mis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Elite and the Way to a Meaningful Life(《優秀的綿羊》)再到馬薩·諾斯鮑姆(Martha Nussbaum)的 Not for Profit: Why Democracy Needs the Humanities – Update包養犯法嗎d Edition(《不是為了利潤:為什么平易近主需求理科》,PUP, 2016),批評高級教導已經成為惹起共鳴的話題。包養妹american家長包養網車馬費、學生甚至年夜學老師似乎對年夜學有永遠也說不完的埋怨和指責。讀者能夠會發現希爾茲的診斷能包養ptt夠有些似曾相識。不過,希爾茲也辨認出新目標,或許至多是老問題的新說法。
此中之一是年夜學的“觀點化”(opinionization),她用這個詞指代“將思惟和認知簡化為簡單口號或沒有經包養網dcard過考慮的立場表述”的現象。
希爾茲認為,無論政治傾向若何,披著學術之名的口號式觀點已經滲透到高級教導機構的各個角落。努力于內部目標的年夜學,無論是尋求經濟發展還是社會正義、師生的職業發展和事業,都不克不及促進聰明生涯。作者認為將教導簡化為職業培訓不僅單方面並且邪惡,威脅到不受拘束戰爭等的基礎原則,是對人文主義的沖犯。
不受拘束學習假定個人決定本身命運,依附思慮、想象和判斷塑造未來,而不是簡單地逢迎現成的勝利階梯。教導的目標是培養生成的學習欲看并幫助它充足成熟。一個遭到傑出教導的人不消擁有證書幫助他們過上物質充裕和舒暢的生涯,而是精力上不受拘束的人,能認識到讓人生深入和真正幸福的那些好處并從中獲得快樂。從學習的東西性價值轉向內在價值刻不容緩。芝加哥年夜學傳授馬薩·諾斯鮑姆(Martha Nussbaum)也提出了類似的教導觀點。她說哲學教導的現實目標有兩個:感性的自省和世界國民。在“為了利潤的教導,為了不受拘束的教導”中,她還特別提到世界國民的第三種才能“敘述想象力”(narrative imagination)。學會把別人看作完全的人而非物品并非易事,必須通過教導來推動。恰是人理科包養俱樂部學和藝術創造了一個值得我們生涯在此中的世界。總之,最好的教導不是出于實用目標而是個人發展。年夜學應該從頭確認其對聰明生涯的承諾。
03 反思
希爾茲在剖析莫包養心得娜·阿查切(Mona Ach包養俱樂部ache)2009年的電影《刺猬》時,供給了為學習而學習的四個特征,這也是本書論證的框架:
1. 供給了隱退和反思的“場所”
2. 從世界撤離的機會
3. 尊嚴的源頭
4. 真正的人類配合體
該書特別提示我們要警戒自戀式反思,即試圖消除一切惹起苦楚、缺少把持、不充足、懦弱性等的源頭,沉淪于本身在思惟和書籍的世界里戰無不勝,無所不克不及的幻覺。作者講述了圣母瑪利亞、愛因斯坦、馬爾科姆X、哲學家奧古斯丁、詩人約翰貝克(John Baker)和化學家普利莫列維(Primo Levi)和奧秘的宗教圣徒圣十字若看(Saint John of the Cross)的故事,闡述思惟是美麗的傭人和恐怖的主人。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入印象的是為學習而學習,就像為藝術而藝術,為體育而體育,這包養意思些都是出色絕倫卻又無足輕重的東西,但它們又以某種方法觸及人類精力的最深處。希爾茲盼望讀者看到聰明生涯出現在各行各業的機會,讓人們意識到職業教導和社區年夜學的主要感化。她說,“體力勞動讓心靈能夠不受拘束尋思和考慮,這是其他勞動所不克不及供給的方法。”她甚至單獨挑出來談及渣滓清運工的美德。這種強調同等和對窮人的意義的視角與阿蘭·布魯姆 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中的精英主義構成對比。希爾茲堅持認為,思惟生涯不是貴族的休閑,對那些因為邊緣化和被剝奪了國民權和受貧窮困擾的人來說,其真正價值變得更明顯。在這個世界被拒絕了尊嚴和團結的人,只需求沉醉在內心思惟中就可以在另一個世界找到豐富的內容。
聰明生涯的影響
在本書的后半部門,希爾茲對比了贊美聰明生涯和因為財富、榮譽尋求和熱愛奇觀以及將學習作為特定政治議程的東西而形成的學習墮落。第3章“無用之用”展現了當今年夜學的“狹隘、膚淺、政治投機、決裂”。在她看來,聰明生涯的價值在于增添人道的深度和廣度,適當懂得的聰明生涯能夠讓我們擺脫時空限制,培養人們心中的避難所,從頭找回被日常生涯沒完沒了的請求消磨殆盡的尊嚴。聰明生涯不限于年夜學,還可以出現在出租車、海濱度假區、圖書俱樂部、甚至監獄。可是,聰明生涯也意味著風險。思慮就是與人疏遠的過程,真正認真反思的人能夠毀失落本身的幸福,墮入苦楚的深淵,甚至自殺。約瑟夫·克伊金(J甜心寶貝包養網oseph 包養條件Keegin)談及了先后在哈佛和哥倫比亞年夜學讀書,也一輩子與臨床憂郁癥做斗爭的評論家喬治·斯夏拉巴(George Scialabba)的書 How To Be Depressed。他談及生涯中碰到的那些求知欲最強的讀者和思惟最深入的思惟者往往也是最習慣于苦楚和悲傷的人。他們肩負的聰明所帶來的更多是苦楚而不是快樂。這些話讓人想起蘇軾的洗兒詩 “人皆養子看聰明,我被聰明誤平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書中談及從意年夜利有名作家埃萊娜·費蘭特(Elena Ferrante)那不勒斯小說的兩個人物埃萊娜(Elena)和里拉(Lila)身上汲取的教訓。兩位姑娘都來自其社會后排,都才華出眾。可是,此中一個的聰明因為生涯所迫而被延遲、放棄、甚至覺得懼怕,另一位的聰明獲得培養和應用。埃萊娜考上年夜學,應用誘人的魅力和天賦極力往上爬,進進知識分子的焦點圈。相反,嘗試過思惟生涯的里拉卻因為本身的貧困家庭而被剝奪了機會。她的父親甚至在一怒之下把她從窗戶扔到了年夜街上。她開始包養意思出往打工,后來結婚,再后來出現心思障礙,飽嘗生涯的艱辛和被凌虐的苦楚。
埃萊娜是從后排爬升到前排的勝利原型,里拉則一向逗留在誕生時的社會環境中,完整與思惟世界無緣。埃萊娜一輩子癡迷于思惟生涯的物質表現,對各種獎勵和榮譽孜孜以求以便確認本身是聰明人,同時也要確認露臉的機會。另一方面,里拉沒有結束讀書、寫作和摸索,她還自學了希臘語。里拉曾在某個時候將日記交給埃萊娜保管—-埃萊娜迫不及待地讀了日記,接著卻將它扔到河里。埃萊娜不過是平淡之輩;里拉則永遠地縈繞在人們的頭腦中。
比較與評論
筆者在翻譯本書的過程中也留意到,有學者剖析對比該書與同期出書的同類書的異同。通過對比,我們往往能獲得更周全或更深刻的認識。馬修·克勞福德(Crawford Matthew R.)對比了希爾茲的 Lost in Thought 和埃里克·阿德勒(Eric Adler)的 The Battle of the Classics(《古典學的戰爭》)。希爾茲的聰明生涯不是集中在具體內容上而是對任何話題的思惟摸索,我們從多樣的人物故事中看到不受限制的思惟摸索的好處,培養內心生涯,供給人類尊嚴的避難所。阿德勒的好漢是新人文主義運動代表人物白壁德(Irving Babbitt),推重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和白壁德的人文學科自我改良。兩本書的配合點是反對當今風行的成分認同政治,堅持人類親身經歷的配合焦點,兩者都認為聰明生涯是基礎的善,一旦成為其他任何東西的東西,就喪包養站長掉了它的用處。將這兩本書結合起來看或許更能獲得傑出包養網比較後果。約書亞·霍奇希爾德(Joshua P. Hochschild)則對比了本書、艾倫·雅各布斯(Alan Jacobs) 的 Breaking Bread with the Dead: A Guide to a Tranquil Mind(《與逝世者共用圣餐》)、紐斯托克(Scott Newstok)的 How to Think like Shakespeare: Lessons from a Renaissance Education(《若何像莎士比亞一樣思慮》包養網車馬費,PUP,2020)。
希爾茲的書是個人迷掉的故事,接著從頭發現了任務感,感觸感染到思惟聰明的召喚,是投進到大方服務和奉獻中的聰明生涯的證明。艾倫·雅各布斯的書則關心的是與遠離我們生涯親身經歷的作者來往帶來的挑戰、個人好處和聯系。他認為讀書就是“用我們關注的鮮血澆灌逝世者,讓他們從頭說出話來。”紐斯托克的書則為讀者闡述思慮是什么樣子,若何在分歧佈景下思慮,器具體例子說明學生可以包養app獨立思慮而非簡單的考試機器。
這三本書通過證明富有成效的思惟生涯提示我們意識到,我們在塑造年輕人的心靈方面依然有一種選擇,教導學生在經過文明的、經濟的、政治的沖擊后變得彼此更不難懂得對方,更不難懂得本身。此外,希爾茲關注學界機構之外的聰明生涯機會讓人想起馬修·克勞福德(Matthew Crawford)2009年為體力勞動辯護的書 Shop Class as Soulcraft(《摩托車補綴店的未來任務哲學:讓工匠精力回歸》)。雖然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包養網站ndt)從來沒有出現在 Lost in Thought 中,可是在宣傳思惟生涯方面,希爾茲和阿倫特之間存在驚人的類似之處。當她寫到“以學習情勢出現的尋思是充滿活氣的人類之善,自己就有寶貴的價值,值得我們投進時長期包養間和精神資源”時,希爾茲呼應了阿倫特在《人的條件》中的兩種生涯:行動的人生(vita activa)和靜觀的人生(vita contemplativa)。在《極權主義來源》中,阿倫特也稱贊“獨處”是安康的聰明修道院,那里“我獨自與自我相處”,和自我在一路,是以是二合一狀態。當然,像任何著作一樣,Lost in Thought 也并非渾然一體。就筆者無限的閱讀面而言,爭議部門觸及到書中的觀點、出書的時機等多個方面。埃里克包養甜心·施萊塞(Eric Schliesser)就對作者區分學習和學術研討的做法不以為然。他認為希爾茲對學術研討不怎么短期包養友愛,她贊美為學習而學習,學術研討是某種脫離了最後沖動的學習情勢,顯然是變態的學習。學術研討應該融進日常生涯,但她沒有講為什么學者的快樂就何足道哉呢?也有學者認為在疫情施虐期甜心寶貝包養網間,在學界同業在在線遠程上課的當下,請求人們閱讀希羅多德和聆聽巴赫的音樂有些難聽,在良多人掉往任務甚至吃飯都困難的情況下更有些分歧時宜。作者個人的上帝教社區實踐活動顯示她不過是窮人社區的游客,那里平易近眾的苦楚現實,讀者依然看不到,其精英主義顏色畢竟難以完整防止。本書認為聰明生涯的培養開始于“內在性”和安靜反思的隱蔽空間,休閑才幹沉思。她談及獵奇者(curiositas)和勤奮者(Studium)的對比,這似乎對應蘇格拉底在《幻想國》中對熱衷惹人注視的景觀者和真正哲學家的區別,一個熱衷熱鬧的景觀,滿足暫時的欲看,一個打破包養行情砂鍋問究竟,但摸索真諦的研討擁有宏大風險,包養情婦帶來的結果是疏遠伴侶、家人和習慣了的生涯。本書的話題雖然是思惟方面的,但目標讀者并不僅限于思惟界而是一切關心思慮的非專業人士。讓我們記住本書的最后一句話——“讓我們充足發揮人類的才智和想象力,將內心的尋求樹立在最主要的工作之上。”
本書作者離開名校的精英生涯后,選擇投進本身的人生往尋求豐富的精力世界,并在此佈景下創作了這本鼓舞人心的著作。書中援用了大批案例,從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到基督教神學家奧古斯丁,從american黑國民權運動領導人之一馬爾科姆·X到意年夜利當代匿名作家埃萊娜·費蘭特(Elena Ferrante)包養犯法嗎。在急躁的物質世界中,本書適時地提示我們,真正充實的人生取決于精力世界上的豐盈。
發佈留言